公平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压舱石。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类具有公平偏好和强对等性偏好,而个人的动机和经济行为常常与公平偏好有紧密联系,人们在公平偏好下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对破坏公平规范者实施惩罚(Camerer et al.,2011;董志强,2011)。本文对公平的度量主要是测量劳动者对 “您认为您目前的生活水平和您的努力比起来是否公平?”的赞同程度。这种“付出-得到”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公平感知,其影响因素是复杂的,除了个人努力之外,更包括诸如性别、相貌、户口、家庭出身等个人无法改变的禀赋。在各种先天禀赋中,相貌最为直观,也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相貌会对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收入产生影响,为了就业和职业发展而进行整形美容的现象屡见不鲜(费舒澜,2016)。Hamermesh and Biddle(1994)最早研究了颜值与工资收入的关系,并验证了“美丽溢价”(beauty premium)的存在,拥有平均水平以上颜值的劳动者相对于颜值在一般水平以下的劳动者能够多挣10%-15%,这一美丽溢价与美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种族和性别收入差距不相上下。自此开始,“颜值效应”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逐渐成熟并成体系,以至于被概括为“颜值经济学”(Economics of Beauty)(Hamermesh,2011)。 那么,颜值是如何影响个人的公平感知的?本文对此问题的探索,一方面将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追溯至个人天生禀赋层面,另一方面将颜值的影响扩展至心理感知。人们的公平感不仅与收入公平有关,还和人们在社会不同阶层中所享有的资源以及人们的心理等因素有关。尽管收入差距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人们的公平感,但受到人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地区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这些影响除了来自人们对收入的横向或者纵向比较之外,社会地位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本文首先提出如下研究假设: